听说培训结束要写感悟,这消息带来的震动跟小时候看完电影老师要我们写观后感是一样的,内心奔腾。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虽然有点愤,但是小林子还是想在教育理论上有所进步的。
小平同志在台上讲:不管是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话一出口大家就知道是在说市场和计划的关系只涉及手段,跟姓资姓社无关。此话通俗易懂,相信不会有人去怀疑小平同志的水平。可要是小林子发言时来这么一句,人民群众能做出“这孩子乡土气息很浓”的评价已经是很留情了。
所以,很有自知之明的小林子抓住各个可能的机会,认真学习。
在很多次学习的时候,发言人基本都会引经据典,杜威、凯洛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小林子坐在台下暗暗佩服,大拇指经常忍不住起立致意。听得多了,小林子心里也有点嘀咕:一个人如果一直用前人的话来印证自己的观点,那是不是从某个侧面说明这个观点本身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的成份。
虽然年龄有点大,但是胆子却很小。一想到那位法国政治家说过的名言就更加不妄加评论了:一个人在二十岁时如果不是激进派,那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假如他到了三十岁还是个激进派,那他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而小林子,还是想有点出息的。他想买一套房子,可以为儿女遮风挡雨;他想买一辆车,可以带家里领导看看那么大的世界;他想做个合格的师长,可以真正走进祖国花朵的青春岁月并对他们有所帮助。
最近小林子有幸又参加了一次学习,得益于学习形式的变化,颇有收获:相对于上面提到的各种斯基,原来,小林子真正喜欢的是老司机。事情的经过还要从一本叫《移动你的巴士》书说起。
《移动你的巴士》的作者把单位里的人分为五类,他们分别是司机、跑者、慢跑者、步行者和搭车人。从名称中就可以看出,司机属于单位里的管理者,他需要想法设法去调动其他四类人,以便巴士能够一路平安高效的到达终点。不幸的是,其他四类人对于平安高效到达终点的认知和此认知基础上的行动有着很大的差别,要想成为一个老司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在分组讨论时,同组达人们的发言观点给了小林子不少感想和启发。有人说,《移动你的巴士》作者并没有提供解决方案,甚至,按照书中所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还很有可能造成跑者的任务越来越重而搭车人越来越轻松的问题。可是,就像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个单位的解决方案不可能解开所有管理者的烦恼。比较严谨的说法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小林子觉得,虽然没有具体方案,但是作者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贡献。第一个自然是提供了一个鲜活成功的案例供人解读,第二个是小林子觉得最重要的,那就是提出了一种管理思想:可以把管理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你可能会说,这不是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意思吗?很简单啊!
看起来是很简单,可是,哲学只提供思想指引,并不会为所有问题提供具体方法。再者,哲学上除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呢,通俗来说就是:越是简单的事情越是难做。
有时候提出一种思想,哪怕这种思想自己都证明不了,也已经很厉害了。比如,很多人都听说过哥德巴赫猜想,但是知道有哪些人为这个猜想奋斗过的却不多。老司机是那种可以有具体解决方案的人,也可是那种为解决问题提供某些思想的人。
一本能够引起人的共鸣的书是好书,一本能够引起人思考的书是更好的书。假设一位管理者把《移动你的巴士》这本书发给员工,如果员工开始思考“我到底是属于书里的哪类人”的时候,结论虽然还不一定有、结论甚至不一定好,但是开始思考就已经有很大进步了。
我们公司:
逢训必考已经是常态了!
党员要求每月学习,学习有笔记,学后要研讨!
参加培训的话,就算公司不要求写总结或感悟,一般像我们这种有博客的人都会写一篇发布在博客上,所以感觉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给员工同事分门别类真的好么,思考中。。。
感觉这本书会很有趣,打算也去看一下
你不知道有个百度吗
我这天天写的呢~= =、
刚考完教资笔试,对这些人名还是很熟悉的
写感悟不是家常便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