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的听讲座

估计从学生年代开始,我们就会把不少时间投入到各种讲座里,主动去听的,被动接受的。既然花了时间,那么怎么让花出去时间得到一定的回报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两个基本前提:一是不大可能所有的讲座都很精彩或者合你的胃口,二是我们不大可能对各种质量的讲座都会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可是,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是精彩还是乏味,我们坐了进去、花了时间,自然要获得一些什么。

那么,该如何科学的听讲座呢?我试着从如何对待不同质量的讲座角度出发,谈谈自己的体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完后,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种感悟的讲座应该算是很好的。这种讲座的演讲者往往有较高的水准,或者知识渊博、引经据典,或者语言幽默、谈吐风趣。高效的话语精简到一定程度以及与听者的状况较契合,便有极大机会产生与听者的思想共鸣。能够有机会聆听的话应该要聚精会神、有始有终。有时候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研究、看法会走入死胡同,找不到出路,迷茫之际得到高人的指点能让我们豁然开朗、事半功倍,做事的过程和效果都比较好。

但是,学不可尽听人言。听君一席话能引进新思路,引领工作学习的前进方向,但是这个新思路不一定是别人直接告知的,也可能是由别人引发,自己思考得到的。

需要说明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境界虽然与演讲者的水准有关系,但对听者的要求也比较高,毕竟,你以为不读十年书,就能听懂君的一席话?

听君一席话,不如读读书。

这种讲座、报告言不及义、废话连篇、逻辑混乱,演讲者无法吸引听者的注意力,可以说,毫无意义,能够基本维持讲座纪律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样的讲座极有可能基本是任务型的:演讲者以讲完为目的,听者更以演讲者赶紧讲完为目的。

但并不是说这样的讲座就可以完全忽略了。如果必须参加的话,至少还可以利用讲座的这段时间。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阅读,但是考虑到氛围和要求,块状阅读的可能性不大可能,碎片化的阅读还是可行的。

网上有比较多的文章在批判碎片化阅读的危害,但是任何一种阅读方式,说到底都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形式,最后并不影响阅读的本质。而关键的因素是,阅读者是抱着什么态度来阅读的。说到底,阅读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阅读者所持的态度。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垃圾讲座的时间,也是提升自己的一种有效手段。当然,这可能与讲座内容本身无关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五年书。

相对于以上两种,这是介于其中的一种,遇到的几率比较大。我们应当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态度来聆听。正常情况下,别人的言行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者是语言、或者是思想、或者是演讲稿的行文结构、或者是讲座的组织流程、或者是主持人的讲座总结等等等等。树立起良好的听讲心态、总归会有所收获。

尽量避免一坐下就习惯性的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朋友圈里的美食、美景只会让你增加烦恼,即使是心灵鸡汤也基本无用。各位看看自己的收藏夹,里面收藏了多少当时觉得“牛、真有道理、以后一定要好好研究”的文章,可能收藏以后就再也没有打开过。

最后,不要问哪一次的讲座、报告会让你明显的进步,可以肯定的是,你会在每一次科学的听讲座、报告中获得提高。



7 条评论

  1. 讲座有一个问题,时间都太长,凳子又不舒服,屁股疼得很。工作需要我经常被迫去听讲座,比如明天上午就是。如果有可能我选择不听,有啥直接上网搜。

    来自江苏
  2. 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第三版)里有如何跟人交流或者聆听的方法,个人觉得很不错,可以参考学习。

    来自江苏
  3. 我的原则就是,如果没有重要事情是一定要去听讲座的,因为被请来做报告的人比有其过人之处,有时候不一定是其演讲的内容,演讲的方式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比较幸运的是,在大学中的几个演讲对我影响挺大,至今受益。

    来自北京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